济宁姑琴汽车维修投资有限公司

 
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chǎn)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chǎn)品


中醫(yī)基礎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中醫(yī)文化

《外臺秘要》卷第十五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病源風狂者。由風邪入并于陽所為也。風邪入血。使人陰陽二氣。虛實不調。若一實一虛。
  動中由血千金方療狂邪 惡;蚺^大叫欲殺人。不避水火方?鄥槟。以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下。
  又方療癲狂不識人。
  人屎燒灰酒調服之。
  又方療風狂百病。
  麻仁四升。水八升。猛火煮令牙生。去滓。煎取七升。旦空心服; 或不 。或多言語。勿怪之。但令人摩手足須定。凡進三服。
  千金翼療癲狂不識人。
  伏龍肝為末。水調方寸匕。日進三服肘后方療風狂喪心。
  取葶藶一升。搗三千杵。取白犬倒懸之。以杖杖血出盛取以和葶藶末。丸如麻子大。一丸三服取瘥。
  又方:莨菪子二升。酒五升浸之。出曝干。再漬盡酒止搗。服一錢匕。日三。勿多服益狂。
  又方:防葵為末。酒服一刀圭至二三。身潤又小不仁為候。
  又方:自縊死者。繩燒三指撮服之。
  又主狂言恍惚方。
  灸天樞百壯。(并出第十四卷中銅人經(jīng)天樞俠臍二寸)
 
  深師人參湯。療忽忽善忘。小便赤黃。喜夢見死人。或夢居水中。驚恐惕惕如怖。目視KTKT 。不欲聞人聲。飲食不得味。神情恍惚不安定志養(yǎng)魂方。
  人參 甘草(炙各二兩) 半夏(一兩洗) 龍骨(六兩) 遠志(八兩) 麥門冬(一升洗去心) 干地黃(四兩) 大棗(五十枚擘) 小麥(一升) 阿膠(三兩炙) 膠飴(八兩)石膏(四兩碎綿裹)
  上十二味切。以水三斗。煮小麥令熟。去麥納藥。煮取七升。去滓。納膠飴令烊。一服一升。日三夜一。安臥當小汗彌佳。忌海藻菘菜羊肉蕪荑。
  又龍骨湯。療宿驚失志。忽忽喜忘悲傷不樂。陽氣不起方。
  龍骨 茯苓 桂心 遠志(去心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二兩) 牡蠣(熬) 甘草(炙各三兩) 生姜(四兩)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忌海藻菘菜酢生蔥。
  又鐵精散。療驚恐妄言;蛞娦镑;秀辈蛔杂X。發(fā)作有時;蛉缰酗L方。
  鐵精 茯苓 芎 桂心 皮(炙各三兩)
  上五味搗下篩。以酒服錢五匕。日三。不知。稍增至一錢以上。知之為度。忌酢物生蔥等。(并出第九卷中)
  古今錄驗道士陳明進茯神丸。一名定志小丸。主心氣不定。五臟不足。甚者憂愁悲傷不樂。忽忽喜忘。朝瘥暮劇。暮瘥朝發(fā)。發(fā)則狂眩。加茯神為茯神丸。不加茯神為定志丸。二分合少菖蒲 遠志(去心) 茯苓(各二分) 人參(三兩)
  上四味搗下篩。服方寸匕。后食日三。蜜和丸如梧桐子。服六七丸。日五。亦得。一方
  加茯神一兩半。牛黃五銖為六味。茯苓遠志菖蒲各一兩。忌酢物羊肉餳。(千金同)又定志紫葳丸。療五驚喜怒不安方。
  紫葳(六分) 遠志(十五分去心) 白龍骨(七分) 牛黃(一兩) 甘草(十分炙)虎頭皮(十二分炙令焦) 人參 桂心 白術(各八分) 防風(七分) 麥門冬(去心熬) 雷丸(各五分) 柴胡(六分)
  上十三味。各別搗下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十丸。日三甚良。忌海藻菘菜桃李生蔥。(并出第五卷中)
  千金療驚勞失志方。
  茯神(五兩) 甘草(炙) 桂心(各一兩) 龍骨 麥門冬(去心) 防風 牡蠣(熬)遠志(去心各二兩) 棗(二十枚擘)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日再服。忌海藻菘菜生蔥酢物。(出第十四卷中一云主驚悸心神錯亂或者或非言語無度茯神湯)
 
  病源風邪者。謂風氣傷于人也。人以身內血氣為正。外風氣為邪。若其居處失宜。飲食不節(jié)食勞(廣濟療風邪狂亂失心。安神定志方。
  金銀。ǜ饕话俸秃希 石膏(研) 龍齒(研) 鐵精(研) 地骨白皮 茯神 黃芩生干地黃 升麻 茯苓 玄參 人參(各八分) 虎睛(一具微炙) 牛黃 生姜屑(各四分) 麥門冬(十分去心) 枳實(炙) 甘草(炙) 葳蕤 芍藥(各六分) 遠志(去心) 柏子仁白蘚皮(各五分)
  上二十四味搗篩。以蜜和為丸。食訖。少時煮生枸杞根汁。服如梧桐子二十丸。日二服漸加至三十丸。不利。忌熱面海藻菘菜蕪荑炙肉醋蒜粘食陳臭油膩。(出第一卷中)
  深師鎮(zhèn)心丸。療老小心氣不足虛弱。時苦小語。勞則劇。風邪百病并主之方。
  銀屑(一分半研) 牛黃(九銖) 丹砂(研) 甘草(炙) 麥門冬(去心) 遠志(去心各五分) 防葵 人參 防風 細辛 茯神 椒(汗) 附子(炮) 紫石英(研各四分) 桂心干姜(各六分) 菖蒲 紫菀(各三分)
  上十八味搗下篩。以白蜜和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稍稍增之。忌海藻菘菜生菜豬肉生蔥生血酢物餳等。(丹砂一作丹參)又五石鎮(zhèn)心丸。療男女風虛。心氣不足。風邪入臟。夢寤驚恐。心悸諸病悉主之方。
  紫石英(研) 白術(各一兩) 茯苓 海蛤 菖蒲 白石英 杏仁(去皮尖兩仁熬) 硫黃(研) 遠志(去心) 細辛 牛黃 鐵精(研) 卷柏 阿膠(炙各四分) 麥門冬(去心) 蓯蓉參防風 薯蕷地黃 芍藥 桔梗柏子仁 桂心 烏頭(炮各三分) 秦艽(六分) 半夏(八分洗) 大黃(五分三斗米下蒸) 黃(六分)
  上四十味搗下篩。棗膏蜜和為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丸。不知增之。忌海藻菘菜豬羊肉餳生蔥桃李羊血蕪荑酢物。(并出第十卷中)
  肘后麻子湯。療風邪感結眾殃;秀辈话。氣欲絕。水漿不入口方。
  麻子(五合熬) 橘皮 芍藥 生姜 桂心 甘草(炙各三兩) 半夏(五兩洗) 人參(一兩) 當歸(二兩)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等物。(古今錄驗同出第三卷中)
  千金翼續(xù)命湯。療大風。風邪入心。心痛達背。背痛達心。前后心痛。去來上下;蛏俑姑洉蟪尚按寺辄S(六分去節(jié)) 大棗(十枚擘) 桂心 防風 細辛 芎 甘草(炙) 芍藥 人參秦艽 獨活 黃芩 防己(各一兩) 附子(炮) 白術(各三分) 干姜(五分)
  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三升。先煮麻黃令一沸下之。去沫。納諸藥。煮取五升。去滓。
  納棗桃李又鎮(zhèn)心丸。療胃氣厥實。風邪入臟。喜怒愁憂。心意不定。恍惚喜忘。夜不得寐。諸邪氣病悉主之方。
  秦艽(一兩) 柏實 當歸 干漆(熬) 白蘞 杏仁(去皮尖熬) 芎 (各三分) 澤瀉(一兩) 干地黃(六分) 防風 人參(各四兩) 甘草(一兩) 白術 薯蕷 茯苓 干姜(各二分) 麥門冬(去心二兩) 前胡(四分)
  上十八味搗下篩。以蜜和為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不知稍增之。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蕪荑酢物。(并出第十六卷中)
  崔氏療風邪虛悸;秀北瘋;驂裘虏话叉(zhèn)心湯方。
  茯神 半夏(洗) 生姜(各四兩) 羚羊角(屑) 當歸 人參 防風 芎 杏仁(去皮尖) 桔梗(各二兩) 龍齒(碎綿裹) 石膏(碎各三兩綿裹) 防己 桂心(各一兩半)竹瀝(一升)
  上十五味切。以水一斗。煮減半。納竹瀝。煎取二升八合。去滓。分溫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忌酢物羊肉豬肉餳生蔥等物。
  又別離散。療男子女人風邪。男夢見女。女夢見男。交歡日久成勞。愁悲憂恚。怒喜無常。日漸羸瘦。連年歲月。深久難療;虬朐禄驍(shù)月。日復發(fā)者方。
  楊上寄生(三兩炙) 菖蒲 細辛 附子(炮) 干姜 薊根一云苧根 天雄(炮) 桂心(各一兩) 白術(二兩) 茵芋(二兩炙)
  上十味合搗下篩。以酒服半方寸匕。日三。不飲酒。用童子小便調服。合藥勿令婦人雞犬見之。勿令病患見合藥。見者令邪氣不去。禁之為驗。忌生蔥生菜豬羊肉桃李雀肉餳等物。
 
  深師五邪丸。療心驚恐夢寤愁憂。煩躁不樂。心神錯亂。邪氣經(jīng)入五臟。往來煩悶。悲哀啼氣乏芎 龍角(無角用齒) 茯苓 紫石英(研) 防風 濃樸(炙) 鐵精(研) 甘草(炙各四分) 遠志(六分去心) 丹參 大黃 梔子仁 桂心 細辛 菖蒲 椒(汗去目) 人參干姜 附子(炮) 吳茱萸(各五分) 芥子(三分) 禹余糧(七分研)
  上二十二味搗下篩。和以蜜丸如梧子大。未食。服二十丸。夜服十丸。棗湯下。不知增之。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豬羊肉餳等物。
  又五邪湯。療風邪恍惚悲涕泣狂走。如有神之狀。身體強直或疼痛。口禁噤喉。水漿不通。面目變色。甚者不識人方。
  菖蒲 秦艽 桂心 當歸 禹余糧 人參 附子(炮) 黃芩 甘草(炙) 遠志(去心)防風(各一兩) 龍骨 赤石脂 茯苓 芍藥 芎 防己(各二兩)
  上十七味搗下篩作粗散。調和取水二升。一方取東流水煮小沸。納散二兩。煮取一升五合。未食服五合。日再夜一。分作十二裹。重裹令密。勿令泄氣。忌羊肉餳海藻菘菜酢物。
 。ú⒎锻粑逍皽。療五邪氣入人體中。鬼語諸妄有所語悶亂恍惚不足。意志不定。發(fā)作來往有時方。
  人參 白術 茯苓 菖蒲 茯神(各三兩)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先食服八合。日三忌桃李雀肉羊肉餳酢物。(并出第四十二卷中)
  古今錄驗五邪湯。主邪氣啼泣;蚋杌蚩薹健
  禹余糧(研) 防風 桂心 芍藥 遠志(去心) 獨活 甘草(炙) 人參 石膏(碎綿裹)牡蠣(熬) 秦艽(各一兩) 白術 防己 菖蒲 雄黃(研) 茯神 蛇蛻皮(炙各一兩)
  上十七味搗粗篩。以水一升半。納三方寸匕。煮二沸。去滓。服之。日四服。忌生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餳醋等。(深師用黃丹不用雄黃余同)又茯神湯。主五邪氣入人體中。見鬼妄語。有所見聞。心悸動搖。恍惚不定方。
  茯神(二兩) 人參 茯苓(各三兩) 赤小豆(四十枚) 菖蒲(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忌酢羊肉餳。(深師千金翼同并出第四卷中)
 
  病源風驚悸者。由體虛心氣不足。心之經(jīng)為風邪所乘也。或恐懼憂迫。令心氣虛。亦受風邪。風邪搏于心。則驚不自安。驚不已則悸動不定。其狀目睛不轉而不能呼。診其脈動而弱者廣濟療熱風驚悸。安心久服長年。鎮(zhèn)心丸方。
  茯神 人參 龍齒(研) 升麻 石膏(研) 黃芩 茯苓 麥門冬(八分去心) 銀。ǘ俜校 虎睛(一具炙) 枳實(炙) 白蘞 玄參 芍藥 葳蕤 甘草(炙各六分) 生姜(二分)
  上十七味搗篩蜜和丸。每食訖少時。以飲服如梧子大。十五丸。日二服。漸漸加至三十丸。不利。忌海藻菘菜醋蒜面粘食陳臭等物。(出第一卷中)
  深師大定心丸。療恍惚驚悸。心神不安。或風邪因虛加藏。語言喜忘。胸脅滿。不得飲食方。
  人參 桂心(各三兩) 白術 防己 茯苓 干姜 防風 大黃 茯神 桔梗 白蘞(各一兩) 牛膝(十銖) 遠志(二兩去心) 銀屑(六銖)
  上十四味搗合下篩。以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五丸。日三。不知稍稍增之。一方無牛膝。而有茱萸一兩。銀屑十銖。余悉同。忌生蔥酢物豬肉桃李雀肉等。
  又補心湯。療心氣不足。其病苦滿。汗出心風。煩悶善恐。獨苦多夢。不自覺者。咽喉痛。時時吐血。舌本強。水漿不通。手掌熱。心驚悸。吐下血方。
  麥門冬(三兩去心) 紫石英(五分) 紫菀(二兩) 桂心(一尺一方二兩) 茯苓(四兩一方一兩) 小豆(二十四枚一方六合) 人參(半兩) 大棗(二十五枚擘) 甘草(五寸炙一方一兩)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四合。羸人分作三服。強人再服。心旺之時。有血癥可服耳。一方說用藥兩數(shù)不盡同。注之在下煮。取多少服亦同。忌海藻菘菜生蔥酢物。(并出第十千金療心虛寒。陰陽寒損。心驚掣悸。語聲寬急混濯? 。冒昧好自笑。厲風傷心。
  荊瀝湯方。
  荊瀝(三升) 麻黃(去節(jié)) 白術 芎 (各四兩) 防風 桂心 升麻 茯苓 遠志(去心) 人參 羌活 當歸(各三兩) 防己 甘草(炙各二兩) 母姜(切一升取汁)
  上十五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兩沸。去沫。次下諸藥。煮取三升。絞去滓。下荊瀝姜汁。煎取四升。分為四服。日三夜一。忌海藻菘菜酢生蔥桃李雀肉等物。
  又大鎮(zhèn)心丸。療心虛驚悸。夢寤恐畏方。
  紫石英 茯苓 防風 人參 甘草(炙) 澤瀉(各八分) 秦艽 黃 白術 薯蕷 白蘞(各六分) 麥門冬 當歸(各五分) 桂心 遠志(去心) 柏子仁 石膏 桔梗 大黃大豆卷(各四分熬) 椒(汗去目) 芍藥 干姜 細辛(各三分)
  上二十四味。酒服如梧子大十五丸。日再。一方用棗膏丸。忌海藻菘菜生蔥豬肉生菜桃李雀肉等。
  又小鎮(zhèn)心散。療心氣不足。虛悸恐畏。悲思恍惚。心神不定。惕惕而驚方。
  人參 遠志(去心) 赤小豆 附子(炮) 桂心 細辛 干姜 防風 龍齒(炙) 菖蒲干地黃(各二兩) 茯苓 白術 黃 (各四兩)
  上十四味搗篩為散。以酒服兩方寸匕。日三。忌羊肉餳桃李雀肉生蔥生菜豬肉。(并出第十四卷中)
  崔氏療熱風驚掣。心忪恐悸。風邪狂叫妄走者。服此湯亦瘥。朱四頻用之極效方。
  茯神(三兩) 杏仁(三兩去皮尖兩仁切) 升麻 白蘚皮 沙參(各二兩) 龍齒(六兩炙)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煎取三升。去滓。分溫為三服。相去十里。若甚者減水三升納竹瀝三升。先用水煮九沸。然后納竹瀝。煮取三升。服如上法。忌酢物。(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茯神湯。療風經(jīng)五臟虛驚悸。安神定志方。
  龍骨(一兩) 干姜(一兩半) 細辛(一兩半) 白術(一兩) 茯神(三兩) 人參遠志(去心) 甘草(炙) 桂心 獨活(各二兩) 酸棗仁(一兩) 防風(二兩)
  上十二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生菜醋物。
  又大竹瀝湯。療大虛風氣。入腹拘急。心痛煩冤恍惚迷惑不知人;蝮@悸時怖。吸吸口干。
  欲絕強反秦艽 防風 茯苓 人參(各二兩) 茵芋 烏頭(炮) 黃芩 干姜 當歸 細辛 白術(各一兩) 天雄(一枚炮) 甘草(三兩炙) 防己(二兩)
  上十四味切。以竹瀝一斗。水五升。煮取四升。分服一升。羸人服五合佳。此湯令人痹寧竹卷
 
  病源風驚恐者。由體虛受風。入乘腑臟。其狀如人將捕之。心虛則驚。肝虛則恐。足厥陰為所乘廣濟療心虛熱風上沖頭面。心系急。時時驚。四肢煩。腰膝冷。邪氣發(fā)。神不定。犀角丸方。
  犀角(屑) 防風 人參 升麻 防葵 檳榔仁(各五分) 青木香 光明砂(研) 牛膝(各八分) 龍齒(炙) 鐵精(各六兩) 露蜂房(炙) 銀箔(研各三分)
  上十三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酒下二十丸。至二十五丸。日再服。不利。忌生血物熱面蕎麥炙肉葵蒜粘食等。(出第一卷中)
  深師續(xù)命湯。療大風。風邪入心;蛐耐磸乇。背痛徹心。去來上下驚恐。小腹脹滿微痛。乍寒乍熱。心中悶狀如微溫。進退無常。面青;虬谆螯S。虛勞邪氣入百脈。百病皆療之方
  人參 甘草(炙) 干姜 麻黃(去節(jié)) 獨活 當歸 芎 石膏(碎綿裹各二兩) 附子(一枚炮) 桂心 白術 細辛(各三分) 防風(五分) 芍藥(二分) 秦艽(一兩) 杏仁(四十枚去兩仁尖皮) 黃芩(一兩)
  上十七味。以水一斗。煮麻黃十余沸。納諸藥。煮取四升半。去滓。納棗十枚。煎取三升。
  之。
  此蔥又療五臟六腑血氣少。亡魂失魄。五臟晝夜不安。惚惚善悲。心中善恐怖。如有鬼物。
  此皆發(fā)于大驚。及當風從高墮落所致。療之十黃散方。
  雄黃(五分熬) 人參(五分) 蜀椒(五分汗) 大黃(四分) 朱砂(三分研) 干姜(四分) 黃柏(二分) 山茱萸(二分) 細辛(二分) 黃 (三分) 澤瀉(三分)黃連(一分) 蒲黃(一分) 桂心(三分) 麻黃(去節(jié)一分) 黃孫(一分壯蒙也一方云黃昏) 黃環(huán)(三分) 黃芩(三分)
  上十八味搗篩為散。未食溫酒服一方寸匕。日三。稍增至二匕。服此散體中筋力強者。
  不須八卷
 
  病源風癲者。由血氣虛風邪入于陰經(jīng)故也。人有血氣少則心虛。而精神離散;昶峭。因為風邪所傷。故邪入于陰則為癲疾。又人在胎時。其母卒大驚。精氣并居。令子發(fā)癲。
  其發(fā)順墻別有正熱癲疾地舒兩自極十一通。愈頭眩風癲。久行。身臥空中而不墜落。(出第二集驗風癲論曰∶凡癲病發(fā)則仆地。吐涎沫無知。若強掠如狂及遺糞者難療。無方。(出第三卷中千金同)千金療風癲方。
  葶藶子(熬研) 鉛丹 栝蔞 虎掌(各三分) 烏頭(三分炮) 白術(一分) 鴟頭(一枚炙) 鐵精 茹(各一兩) 椒(汗) 大戟(炙) 甘遂 天雄(各二分炮)
  上十三味末之。以蜜和如梧子大。服二丸。日二。忌桃李雀肉豬肉冷水。(經(jīng)心錄同名鴟頭丸)又芎 湯。主風癲。引脅牽痛發(fā)作則吐。耳如蟬鳴方。
  芎 本 茹(各五兩)
  上三味切。納酒一斗。煮取三升。頓服。酒一升。羸者二服。取大汗。(深師同)
  又方:生天門冬(十斤) 生地黃(三十斤)
  上二味取汁作煎服之。忌鯉魚蕪荑。
  又天門冬酒。通治五臟六腑。大風洞虛。五勞七傷癥結滯氣。冷熱諸風。癲癇惡疾。
  耳天門冬與百部相似。天門冬味甘。兩頭方。百部細長而味苦。令人利。門冬汁一斗。漬曲二升令酒相石二石氣出去身。中余汁拌止。此凡八月四月不天門冬去心皮。暴干搗篩。以上件酒張方寸匕。日三加至三匕。久服長生。凡酒亦得服之。
  又療風癲方。
  茯神 白龍骨(研) 龍齒(研) 龍角(研) 龍膽 蔓荊子 鐵精(研) 干姜(各十分)人參 遠志(去心) 黃連 大黃(各八分) 芎 白芷 黃芩 當歸(各六分) 桂心(五分去皮)
  上十七味末之。蜜和丸。湯服十五丸。如梧子大。日二。稍稍加之。以知為度。忌酢物豬肉冷水生蔥。(并出第十四卷中)
  古今錄驗療風癲。六生散方。
  菖蒲 蒴 (一作 蘆) 防風 茵芋 商陸根 蜀附子(炮各二兩)
  上六味搗下篩。酒服錢五匕。日再服。不知稍增。以知為度。忌豬肉冷水羊肉餳牛犬肉蒜等。
  又侯氏黑散。療風癲方。
  菊花(四十分) 防風 白術(各十分) 茯苓 細辛 牡蠣(熬) 鐘乳(研)石(泥裹燒半日研) 人參 干姜 桂心 芎 當歸 礬石(如馬齒者燒令汁盡研各三分) 黃芩(五分)
  上十五味搗合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忌桃李雀肉胡荽青魚 酢物生蔥生菜。
 
  病源五癲者。一曰陽癲發(fā)時如死人。遺尿有頃乃解。二曰陰癲。坐小時臍瘡未愈。數(shù)洗浴。
  房室頭濕髻腦沸未止得之。五曰馬癲。發(fā)作時。反目口噤。手足相引。身熱。坐小時膏氣腦熱不和。得之皆然。診其脈。心脈微澀為癲疾。并脾脈緊而疾者。癲脈也。腎脈急甚為骨癲疾。
  脈洪大而吐涎沫無沉細小者古今錄驗莨菪子散。療五癲。反側羊鳴。目翻吐沫。不知痛處方。
  豬卵(一具陰干百日) 莨菪子(三升) 牛黃(八分研) 鯉魚膽(五分) 桂心(十分研)
  上五味切。以清酒一升漬莨菪子。暴令干。盡酒止。乃搗合下篩。酒服五分匕。日再。當如醉。不知稍增。以知為度。忌生蔥等。
  又鐵精散。療五癲方。
  鐵精(一合研) 芎 防風(各一兩) 蛇床子(五合)
  上四味合搗篩。酒服一錢匕。日三。有效。(文仲范汪同)又療五癲。牛癲則牛鳴。馬癲則馬鳴。狗癲則狗吠。羊癲則羊鳴。雞癲則雞鳴。五癲病者。腑臟相引。盈氣起寒厥。不識人。氣爭螈 吐沫。久而得蘇。雄黃丸方。
  鉛丹(二兩熬成屑) 真珠 雄黃(研) 水銀(熬) 雌黃(一方無各一兩) 丹砂(半兩研)
  上六味搗和以蜜。又搗三萬杵。乃丸。先食服胡豆大三丸。日再。驚癇亦愈良。忌生血物。(千金范汪同云各五兩小兒三丸如小豆并出第六卷中)
 
  廣濟療癇疾積年不瘥。得熱即發(fā)水銀丸方。
  水銀(紙裹煉) 麥門冬(去心) 烏蛇脯(炙) 鐵精(研) 干地黃(各八分) 龍角(研)人參 防風 子芩 升麻(各六分) 熊膽(四分研)
  上十一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食后以生驢乳汁下二十丸。漸漸加至三十丸。日再。不利。忌蕪荑生菜熱面蕎麥炙肉蒜粘食。(出第一卷中)
  千金大鎮(zhèn)心丸。主諸癇。醫(yī)所不救方。
  虎睛(一具酒漬一宿炙) 防風 秦艽 防葵 龍齒(研) 黃芩 雄黃 防己 山茱萸茯苓 鐵精(研) 鬼臼 人參 大黃 銀屑(研) 干姜 牛黃(研各四分) 寒水石(六分研) 羌活 升麻 遠志 白蘚皮 細辛 白薇 貫眾 麝香 鬼箭(各三分) 茯神 石膏(研) 天雄(炮各二分) 蛇蛻皮(一尺炙) 蜂房(二分炙)
  上三十二味搗篩蜜和。酒服十五丸。日二服。加至三十丸。忌醋物生菜豬肉冷水。(出第十四卷中崔氏云療風癇及風邪有鴟頭三枚炙無茯苓余并同)救急療癇。少老增減之方。
  竹茹(一握) 衣中白魚(七頭)
  上二味以酒一升煎取二合頓服之。(出第八卷中)
 
  廣濟療風癇卒倒嘔沫無省覺方。
  麻黃(去節(jié)) 大黃 牡蠣(熬) 黃芩(各四兩) 寒水石 白石脂 石膏(研) 赤石脂紫石英 滑石(研各八兩) 人參 桂心(各二兩) 蛇蛻皮(一兩炙) 龍齒(六兩研) 甘草(三兩炙)
  上十五味搗篩為散。八兩一薄。以絹袋盛散藥。用水一升五合。煮取一薄。取七合。絞去滓熱多膩粘
  又方:吊藤皮 麻黃(去節(jié)各二分) 龍齒(六分研綿裹) 銀(一斤) 寒水石 梔子擘 知母石膏(碎綿裹) 杏仁(去兩仁皮尖研各十二分) 升麻(十分) 子芩(十分) 蛇蛻皮(七寸炙) 蚱蟬(四枚去足翅炙) 柴胡(十分) 芍藥 沙參(各八分) 生葛汁(五分) 蜜(七合) 牡牛黃(如大豆粒十枚煎成研下之)
  上十九味切。以水六升。淡竹瀝二升合。煮取二升四合。絞去滓。納杏仁脂葛汁蜜。于微火煎。攪不停手。令余二升三合成。三四歲一服二合。五六歲一服二合半。日再服。稍增。
  兒深師療大人風及少小驚癇螈 。日數(shù)十發(fā)。醫(yī)所不能療。除熱方。
  龍骨 大黃 干姜(各四兩) 牡蠣(三兩熬)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桂心 甘草(炙各三兩)
  上九味搗下篩。葦囊盛。大人三指撮。以井華水二升煮三沸。藥成。適寒溫。大人服一升。
  無崔氏療暴得驚癇立驗方。(朱四云極效)吊藤皮 茯神 黃芩 升麻 白蘚皮 沙參(各二兩) 龍齒(三兩) 石膏(八兩) 蚱蟬(七枚去翅炙研湯成內) 寒水石(六兩碎研裹) 甘竹瀝(二升湯熟內之)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相去六七里久。若小孩子患。藥各減。
  量取多少細細飲之。立瘥。忌醋物。
  又療大人風引。少小驚癇螈 。日數(shù)十發(fā)。醫(yī)所不能療。除熱鎮(zhèn)心。紫石湯方。
  紫石英 滑石 白石脂 石膏 寒水石 赤石脂(各八兩) 大黃 龍骨 干姜(各四兩)甘草(炙) 桂心 牡蠣(熬各三兩)
  上十二味搗篩。盛以葦囊。置于高涼處。大人欲服。乃取水二升。先煮兩沸。便納藥方
  寸匕消息發(fā)例菜生
 
  廣濟療風毒發(fā)。即眼睛疼腳縱。中指疼連肘邊。牽心裹悶。兩肋脹少氣力。喘氣急欲絕不能食。黃 丸方。
  黃 黃連(各七分) 防風 甘草(炙五分) 五加皮 白蘚皮 枳實(炙各四分) 升麻
  上十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崭挂跃平蠖瓜露琛u加至三十丸。日二服。不知。增之。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熱面炙肉蕎麥。(并出第一卷中)
  深師芍藥湯。療中毒風腫。心腹痛達背。迫氣前后如疰痛方。
  芍藥 細辛 桂心 甘草(炙) 當歸 吳茱萸 獨活(各二兩) 干地黃(二兩) 生姜(五兩) 桃仁(四十枚去皮兩仁尖碎)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四服。宜利者加大黃二兩。忌海藻菘菜生蔥蕪荑生菜。(并出第九卷中)
  備急虎骨酒。療男子女人骨體疼痛。風毒流灌臟腑。及至骨肉方。
  虎骨一具。炭火炙令黃色。刮削去脂血。捶碎取盡。搗篩得數(shù)升。絹袋盛。清酒六升浸五宿。隨多少稍稍飲之。日二三杯。酒盡更添。(文仲同)又續(xù)命湯。療毒風。其病喉咽塞氣噎。或口不能言。或身體緩縱。不能自勝。不知痛處拘急腰背強引頭;谢秀便薄2坏门P轉側。綿絕欲死。此毒風所作方。
  麻黃(三兩去節(jié)) 石膏(碎綿裹) 干姜(各二兩) 防風(一兩) 當歸 芎 甘草(炙) 黃芩 桂心(各二分) 杏仁(二十枚去兩仁尖皮碎)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服小取汗。若口噤不能飲。絞口與湯不過二三劑。
  忌海藻菘菜生蔥。(并出第九卷中)
  千金逐風毒。石膏湯方。
  石膏(如雞子大三枚碎綿裹) 麻黃(三兩去節(jié))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兩仁碎) 雞子(二枚) 甘草(一尺指許大炙)
  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破雞子納水中洋。令相得納藥。煮取一升服之。覆取汗。汗不出燒石熨令汗出良。忌海藻菘菜等物。(并出第八卷中)
 
  深師療風多汗惡風。四味防風散方。
  防風(五分) 澤瀉 牡蠣(熬) 桂心(各三分)
  上藥搗下篩為散。先食酒服方寸匕。日再。忌生蔥。
  又療風汗出少氣方。(趙子高法)防風(十分) 白術(九分) 牡蠣(三分熬)
  上三味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增至二三匕。惡風倍防風。少氣倍術。汗出面腫倍牡蠣。忌桃李雀肉胡荽火蒜青魚 等物。(并出第九卷中)
  延年療風虛止汗。石膏散方。
  石膏(研) 甘草(炙各四分)
  上二味合搗下篩為散。先食以漿水服方寸匕。日三。夜再服。忌海藻菘菜等。
  又療風虛汗出不止方。
  秦艽 附子(炮) 石斛 菖蒲 白術 桂心(各三分) 麻黃根 防風(各五分)
  上八味搗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忌羊肉餳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生蔥。(并出第五卷中)刪繁療大虛汗出欲死。若自汗出不止方。
  麻黃(去節(jié)) 附子(炮各一兩) 牡蠣(二兩熬)
  上三味搗下篩。以一合藥。白粉一升。合和令調。以粉汗上。一方粉二升。忌豬肉冷水(出第九卷中)
 
  病源風熱者。風熱之氣。先從皮毛入于肺也。肺為五藏上蓋。候身之皮毛。若膚腠虛。
  則風日內肺變延年黃連丸。主風熱氣。發(fā)即頭面煩悶。不能食。兼欠 眠睡不安方。
  黃連(十二分) 人參 茯神(各六分) 葳蕤(四分) 豉(一合熬) 生姜(屑三分)
  上六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一服十丸。食上飲汁下。日二服。加至十五丸二十丸。
  忌豬肉冷水酢物。
  又葳蕤飲主風熱。項強急痛。四肢骨肉煩熱方。
  葳蕤(三兩) 羚羊角(屑) 人參(各二兩) 蔥白(切一升) 豉(一升綿裹)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豉。煎取一升五合。去豉。分溫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取微汗即瘥。忌蒜面脂魚。(文仲處)又葳蕤丸。主虛風熱。發(fā)即頭熱悶。不能食方。
  葳蕤(六分) 人參 白術(各五分) 甘草(四分炙)
  上四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一服十丸。食上飲汁下。日三服。加至十五二十丸。忌桃李海藻菘菜雀肉等物。(文仲處并出第十卷中)
  千金翼防風丸。主肺間風熱。旦朝好噴嚏方。
  防風 茯神(各三分) 天門冬(四分去心) 芎 白芷 人參(各二分)
  上六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二服。加至十五丸。忌鯉魚 物。(蔣孝璋處)又葳蕤丸。主熱風沖頭面妨悶方。
  葳蕤 黃連(各八分) 防風 人參(各六分) 茯神(五分) 豆豉(三合熬)
  上六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一服十五丸。飲汁下。日二服。加至二十丸。若冷用酒下之。忌豬肉冷水酢物蒜熱面。(出第十八卷中)
  近效療熱風沖頂熱悶方。
  訶黎勒(一枚取大者) 芒硝(三合) 醋(一升)
  上三味搗訶黎勒為細末。并芒硝于醋中。攪令消。摩涂熱處日一二度。(張文仲處必效范汪同)
 
  病源頭面風者。是體虛陽經(jīng)脈為風所乘也。諸陽經(jīng)脈。上走于頭面。運動勞役。陽氣發(fā)泄。腠理開而受風。謂之首風。病狀頭面多汗惡風。病甚則頭痛。又新沐中風。則為首風。
  又新在首作頭有正四方
  臂膊頭風白。以手復捋五通脈也。又閉目。以鼻內氣。除頭風。
  頭痛閉氣令鼻極。偃臥乃息七.頭欲得向后仰之。一時中)千金療頭風方。
  附子(一枚中形者炮裂) 鹽(附子大)
  上二味作散。沐頭畢。以方寸匕摩頂上。日三。忌豬肉冷水等。
  又方:服荊瀝。不限多少。取瘥。
  又方:又搗蒴 根二升。酒二升。漬服汁。
  又方:蔓荊子二升。酒一斗。絹袋盛浸七宿。溫服三合。日三。
  又方:臘月烏雞屎一升。炒令黃末之。絹袋盛。酒三升浸。溫服之。多少任性。常令醺酣。
  又方:七月七日麻勃三升。麥子一碩末。相和蒸之。沸湯一碩五斗。三遍淋之煮。取一石。神曲二臟骨
  又方:生油二升。鹽一升末。油煎一宿。令消盡。涂頭。石鹽尤良。
  又方:大豆三升。炒令無聲。先以一斗二升瓶盛九升清酒。乘豆熱。即傾著酒中。密泥頭七日溫服之。(并出第十三卷中)
  延年療風熱頭痛掣動方。
  防風 黃芩 升麻 芍藥(各二兩) 龍骨 石膏(碎各四兩) 干葛(三兩) 竹瀝(二升)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和瀝。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分溫三服。日晚再。忌蒜面豬肉油膩。
  又療風勞氣。吐逆不能食。四肢骨節(jié)酸疼。頭痛頂重方。
  茯苓(三兩) 枳實(炙) 橘皮 人參 芍藥(各二兩) 生姜(四兩)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日晚再。忌面蒜醋物。(并出第十卷中)
 
  病源頭面風者。是體虛陽經(jīng)脈為風所乘也。諸陽經(jīng)脈。上走于頭面。運動勞役。陽氣發(fā)泄。腠理開而受風。謂之首風。病狀頭面多汗惡風。病甚則頭痛。又新沐中風。則為首風。
  又新在首作頭有正四方
  臂膊頭風白。以手復捋五通脈也。又閉目。以鼻內氣。除頭風。
  頭痛閉氣令鼻極。偃臥乃息七.頭欲得向后仰之。一時中)千金療頭風方。
  附子(一枚中形者炮裂) 鹽(附子大)
  上二味作散。沐頭畢。以方寸匕摩頂上。日三。忌豬肉冷水等。
  又方:服荊瀝。不限多少。取瘥。
  又方:又搗蒴 根二升。酒二升。漬服汁。
  又方:蔓荊子二升。酒一斗。絹袋盛浸七宿。溫服三合。日三。
  又方:臘月烏雞屎一升。炒令黃末之。絹袋盛。酒三升浸。溫服之。多少任性。常令醺酣。
  又方:七月七日麻勃三升。麥子一碩末。相和蒸之。沸湯一碩五斗。三遍淋之煮。取一石。神曲二臟骨
  又方:生油二升。鹽一升末。油煎一宿。令消盡。涂頭。石鹽尤良。
  又方:大豆三升。炒令無聲。先以一斗二升瓶盛九升清酒。乘豆熱。即傾著酒中。密泥頭七日溫服之。(并出第十三卷中)
  延年療風熱頭痛掣動方。
  防風 黃芩 升麻 芍藥(各二兩) 龍骨 石膏(碎各四兩) 干葛(三兩) 竹瀝(二升)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和瀝。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分溫三服。日晚再。忌蒜面豬肉油膩。
  又療風勞氣。吐逆不能食。四肢骨節(jié)酸疼。頭痛頂重方。
  茯苓(三兩) 枳實(炙) 橘皮 人參 芍藥(各二兩) 生姜(四兩)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日晚再。忌面蒜醋物。(并出第十卷中)
 
  廣濟療熱風頭旋。心悶沖風起即欲倒方。
  麥門冬(去心) 山茱萸 茯神 苦參(各八分) 地骨皮 薯蕷 人參 蔓荊子 沙參防風 芍藥 枳實 大黃(各六分) 甘菊花 龍膽(各四分)
  上十五味搗篩蜜丸。每食訖少時。以蜜水服如梧子大二十丸日二。漸加至三十丸。不利忌酢物熱面炙肉蒜豬肉魚粘食。
  又療頭面熱風。頭旋眼澀。項筋急強。心悶腰腳疼痛。上熱下冷。健忘方。
  肉豆蔻(十顆去皮) 人參 犀角屑 枳實(炙各六分) 黃連 白術 大黃(各八分)甘草(炙) 苦參 旋復花(各四分) 檳榔仁(十顆)
  上十一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以酒飲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日三服。無問食前后服之。不利。忌生菜熱面蕎麥酒蒜豬肉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又療心虛感風。頭旋心忪。痰飲筑心悶。 惚惚。不能言語。宜微吐痰。此候極重。
  秦艽飲子吐方。
  秦艽 常山 人參 羚羊角(屑各二兩) 甘草(三兩生用)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分溫二服。日再。如人行四五里久。進一服取快吐。不利。忌生菜生蔥熱面蕎麥豬肉魚海藻菘菜。(并出第一卷中)
  貼頂膏。療頭風悶亂鼻塞及頭旋眼暗皆主之方。
  蓖麻(去皮) 杏仁(去兩仁皮尖) 石鹽 芎 松脂 防風
  上六味等分。先搗石鹽以下四種為末。別搗蓖麻杏仁。相次入訖。即臘紙裹之。有病者先灸其三卷延年療頭風旋不食。食即吐方。
  前胡(三兩) 白術 防風 枳實(炙) 茯神(各三兩) 生姜(四兩)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忌桃李雀肉酢。
  又療風邪氣未除。發(fā)即心腹?jié)M急。頭旋眼暈欲倒方。
  芎 獨活 防風 白術 杏仁(去尖皮) 枳實(炙各二兩) 茯神(三兩) 生姜(四兩) 羚羊角(屑) 黃芩(各一兩)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日三。忌桃李雀肉大酢蒜面等。
  又療風痰氣。發(fā)即頭旋。嘔吐不食。防風飲方。
  防風 人參 橘皮(各二兩) 白術 茯神(各三兩) 生姜(四兩)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四服。中間任食。一日令盡。忌大醋桃李雀肉蒜面等物。(并出第十卷中)
 
 。ㄋ缀魹轱L矢者是也)黃帝素問曰風邪客于肌中。肌虛真氣致散。又被寒搏皮膚。外發(fā)腠理淫氣行之則癢也。
  所以癮疹瘙疾皆由于此。有赤疹忽起。如蚊蚋啄煩癢。重沓壟起。搔之逐手起也。(刪繁同)深師療十種疹散方。
  鬼箭 甘草(炙) 白蘞 白術 礬石(熬各一兩) 防風(二兩)
  上六味搗篩。以菜米粉五合極拭身。以粉納藥中搗合。一服五分匕。日三。中間進食。
  不知。增之。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十卷中)
  千金癮疹百療不瘥方。
  景天(一斤一名護火草)
  上一味搗。絞取汁。涂上熱炙。摸之再三即瘥。
  又方:黃連 芒硝(各五兩)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四升。去滓。洗之。日四五度良。忌豬肉冷水。(范汪同)又療風痹癮疹方。
  以酒六升。煮大豆三升。四五沸。服一杯。日三。
  又方:蛇床子(二升) 防風(三兩) 生蒺藜(二斤)
  上三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漬綿拭之。日四五。(范汪同)
  又方:白術(三兩) 戎鹽(半兩) 黃連 黃芩 芎 細辛 莽草 茵芋(各一兩)礬石(半兩)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洗之。日三。
  又方:馬藺子 蒴 茺蔚子 礬石 蒺藜 茵芋 羊桃 蓄(各二兩)
  上八味切。以酢漿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納礬石洗之。日三。(范汪無馬藺并出第二十三卷中)
  崔氏療風疹遍身方。
  麻黃(去節(jié)) 生姜(各三兩) 防風(二兩) 芎 芍藥 當歸 蒺藜子 甘草(炙)獨活烏喙 人參(各一兩)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八合。絞去滓。分溫三服訖。進粥食三日。慎生冷酢滑豬肉冷水海藻菘菜。(出第四卷中)
  延年涂風疹。蒴 湯方。
  蒴 根(切) 蒺藜子 羊桃(切) 楮枝(切) 茺蔚子 石鹽(各半升) 辛夷仁 礬石(各三兩)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鹽攪消。用涂風疹。上下涂之。(一方有菟藿)
  又方:取枳實以醋漬令濕;鹬肆顭。適寒溫。用熨上即消。(文仲處并出第十卷中)
  古今錄驗療三十歲癮疹。耳目皆合春秋輒發(fā)方。
  于南屋東頭第一梁壁外。以細灰濃布地。大小足容兩腳。躡灰上訖。使病患徑去勿反顧灸腳十趾。間灸灰上。隨病患年為壯數(shù)。車瑗道方已試神良。(范汪同出第十卷中)
  元侍郎希聲集。療卒風疹秘驗方。
  鍛石隨多少。和醋漿水涂疹上。隨手即減。(出第一卷中)
  近效療風疹方。
  生蔥一大束。三尺以上圍者。并根須鹽三大升。以香漿水三石。煮取兩石并大斗。于浴斛中適冷熱浸。雖積年患者。不過三兩度浸必瘥。
 
  病源。邪氣客于皮膚。復逢風寒相折。則起風搔癮疹。若赤胗者。由涼濕搏于肌中之熱熱疹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即成癮疹。身體為癢。養(yǎng)生方云∶汗出不可露臥及浴。使人身振寒熱風疹也。(出第二卷中)
  深師療風搔癮疹如漆瘡。連心中悶方。
  天雄(炮) 母(知母也) 牛膝(各四分) 防風(六分) 桂心 干藍 細辛 人參(各三分) 栝蔞(五分) 白術(八分)
  上十味搗篩。先食服半錢匕。日再。不知稍增之。忌豬肉生蔥生菜桃李雀肉等。
  又療風搔身體癮疹。粉散方。
  烏頭(炮) 桔梗 細辛 白術(各一兩)
  上四味搗篩。以鉛朱為色粉四升和令調。以粉身。(范汪同并出第十卷中)
  千金療風搔癮疹方。
  牛膝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并主骨肉疽癲病及 瘰。(出第二十三卷中)
  延年蒴 膏。主身癢風搔癮疹方。
  蒴 根(切) 蒺藜子(各一升) 附子 獨活 犀角(屑) 薔薇根 白芷 防風 苦參及己 升麻 白蘞 防己(各三兩) 川椒 莽草 青木香 蛇床子 蛇銜草(各二兩) 茺蔚子(切一升) 枳實(五枚炙) 茵芋(二兩半切)
  上二十一味切。以苦酒漬令淹匝一宿。明旦銅器中炭火上。用豬膏五升煎。令三上三下。
  以候白芷色黃。膏成。絞去滓。納不津器中。用摩風疹。(張文仲同)又茺蔚浴湯。主身癢風搔或生癮疹方。
  茺蔚 蒺藜 羊桃 蒴 根(苗亦得) 漏蘆蒿(各一斤) 鹽(三斤)
  上六味切。以水三石。煮取二石五斗。去滓。納鹽令消。適寒溫。先飽食。即入浴。能良久浸最好。每至夜即浴。浴訖即臥。慎風如法。(并出第十三卷中)
 
  千金療風搔腫癢在頭面。大黃 洗方。
  大黃 芒硝(各四分) 莽草(二分) 黃連(六分) 黃芩(八分) 蒺藜(五合)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去滓。納芒硝訖。帛 上。日一過。勿令近眼。(出第二十三卷中)
  延年牡丹膏。主項強痛頭風搔疹癢風腫方。
  牡丹皮 當歸 芎 防風 升麻 防己 芒硝(各六分) 芍藥 細辛 干姜 犀角(屑) 漏蘆 蒴 零陵香(各四分) 杏仁(去兩仁皮尖碎) 梔子仁 黃芩 大黃 青木香(各三分) 竹瀝(二升)
  上二十味切。以竹瀝漬一宿。醍醐三升半。煎于火上三下三上。候芍藥黃。膏成。絞去滓。以摩病上。
  又犀角竹瀝膏主風熱發(fā)即頭項脈掣動急強。及熱毒疹癢方。
  犀角(十二分屑) 升麻(八分) 蒴 根 秦艽 獨活 白芨 菊花 白術 防己 白芷當歸 防風 芎 青木香 寒水石(碎) 苦參 漏蘆根(各四分) 蒺藜子(二合)莽草(二分) 枳實(二枚四破) 梔子仁(七枚) 竹瀝(三升) 吳藍(一兩)
  上二十三味切。以竹瀝漬一宿。明旦于炭火上。和豬脂五升煎。令九上九下。以候白芷色黃。膏成。絞去滓。納于不津器中。用摩風處。日三。(張文仲同并出第七卷中)
  肘后枳實丸。療熱風頭面癢風疹如 方。
  枳實(六分炙) 天門冬(去心) 獨活 蒺藜仁 防風 桔梗(各五分) 黃連 薏苡仁(各四分) 菌桂(一分半)
  上九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五丸。日再。如能以酒和飲之。益佳。不限食之前后。以意加減。忌鯉魚生蔥豬肉冷水。(出第四卷中一方有人參五分)
 
  病源。人皮膚虛。為風邪所折。則起癮疹。寒多則色赤。風多則色白。甚者癢痛。搔之成瘡。(出第二卷中)
  深師療風癮疹或發(fā)瘡。甚則胸急滿。短氣欲吐方。
  茵芋(七分泰山者炙) 芎 烏頭(炮) 防風 白蘞 干姜(各三分) 桂心(二分)
  上七味搗下篩為散。服半錢匕。日再。忌豬肉生蔥。
  又療癮疹煩滿及血不止方。
  取新濕馬矢絞取汁。服二升。微者一升立愈。若干者水濕取汁。(并出第十卷中)
  延年療風疹癢悶。搔之汁出生瘡。洗湯方。
  苦參(一小斤) 漏蘆根(一小斤) 枳實(五小兩) 蒺藜(一小斤) 楮莖葉(一小斤嫩者)
  上五味切以清漿水二升。煮取一大升。以綿沾拭癢處。日八九度訖。以粉粉拭處瘥。
  又枳實丸。主風熱氣發(fā)。沖頭面熱皮膚生風疹。瘙癢盛生瘡。不能多食方。
  枳實(炙) 蒺藜子 苦參(各六分) 人參(四分) 獨活 天門冬(去心) 菌桂(各三分) 白術(四分)
  上八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一服十丸。用薄酒下。日二。加至十五丸。忌蒜熱面鯉魚桃李雀肉生蔥。(并出第十卷中)
  又升麻犀角膏。療諸熱風毒瓦斯癢。沖出皮膚。搔即癮疹赤起。兼有黃水出。后結為膿窠瘡。悉主之方。
  升麻 犀角(屑) 白蘞 漏蘆 枳實(炙) 連翹 生蛇銜草 干姜 芒硝(研湯成下各二兩) 黃芩(三兩) 梔子(二十枚擘) 蒴 根(四兩) 玄參(三兩)
  上十三味切。以竹瀝二升漬一宿。以成煉豬脂五升。煎令竹瀝水氣盡。絞去滓。納芒硝攪令凝膏成。用摩患處日五六度。益佳。(文仲同)近效療風熱結疹。搔之汁出。癢不可忍方。
  麻黃根(五兩) 蛇床子(四兩) 蒺藜子 礬石(各二兩熬) 白粉(二小升)
  上五味搗篩。生絹袋盛。癢即粉之。此方甚良。
 
  病源夫人虛風邪中于榮衛(wèi)。溢于皮膚之間。與虛熱并。故游奕遍體。狀如蟲行。(出第二卷中)
  千金石南湯。療六十四種風。淫淫液液。走人皮膚中如蟲行。腰脊強直。五緩六急。手足拘攣。癮疹搔之作瘡。風尸身癢。卒面目腫起。手不上頭口。
  石南(炙) 干姜 黃芩 細辛 人參(各一兩) 桂心 麻黃(去節(jié)) 當歸 芎(各六分) 甘草(八分炙) 干地黃(三分) 食茱萸(五分)
  上十二味切。以水六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去滓。分為三服。取大汗。勿觸風。但是癮疹。服之皆瘥。忌蕪荑生蔥生菜海藻菘菜等。
  又療舉體痛癢。如蟲嚙皮上。癢時瘙則皮脫作瘡方。
  蒺藜子(三升碎) 蛇床子(二升) 茺蔚子(一升) 防風(五兩)大戟(一斤) 大黃(二兩) 礬石(三兩熬)
  上七味切。以酒四升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納礬石。三上火燒。用帛拭身上。瘥止
  又方:灸曲池。隨年壯。發(fā)即灸之。神良。(并出第二十三卷中)
  延年疾藜子丸。療熱風沖頭面。癢如蟲行身上。時有風疹出。除風熱消疹。兼補益。堅筋骨。倍氣力充實方。
  蒺藜子(六分) 黃 獨活 白芷 防風 薯蕷(各三分) 枳實(炙) 人參 黃連(各四分) 葳蕤 地骨白皮(各二分) 桂心(一分)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一服十丸。酒下。日二服。加至十五丸。中間欲服術煎及黃連丸。并無妨。忌豬肉生蔥。(張文仲處出第三卷中)
 
  廣濟療 瘍風方。
  石硫黃(三兩研) 雄黃(一兩研) 砂 附子(生用各二兩)
  上四味搗篩為散。以苦酒和如泥涂瘍處。干即更涂。以瘥為度。(出第五卷中)
  集驗療 瘍方。
  苦酒于瓦甌底磨硫黃。令如泥。又取附子截一頭。又磨硫黃上使熟。將臥先以布拭瘍上數(shù)過。乃以藥敷之。即愈。(深師處文仲范汪延年同)
  又方:硫黃(研) 礬石(研) 水銀(別研入) 灶墨
  上四味等分搗下篩。納碗子中以蔥葉中涕和研之。臨臥以敷病上。(肘后同并出第九卷中)刪繁療 瘍方。
  取五月五日車轍中水。并牛蹄中水浴。甚良。(出第九卷中)
  千金療 瘍方。
  取三年酢磨烏賊魚骨。先布磨肉赤即敷之良。
  又方:取涂中先死蜣螂搗爛之。當揩令熱。封之一宿。瘥止。
  又方:酢磨硫黃涂之。最上。
  又方:雌黃(研) 蛇蛻(一具燒灰研) 槲皮(燒灰研) 硫黃(研)
  上四味分等下篩。以清漆和之。涂白處。欲涂時先以巴豆半截拭白處。皮微破。然后敷之。不過兩三度即瘥。(并出第二十四卷中)
  崔氏療 瘍方。
  取茵陳蒿兩握。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以皂莢湯先洗 瘍令傷。然后以湯洗之。湯冷更溫洗?勺魅亩认锤羧兆骷。不然恐痛難忍。(出第四卷中)
  救急療 瘍方。
  取青胡桃皮搗之。并少許醬清和 砂令相入。如煎餅面。先以泔清洗之。然后敷藥。
  又方:以醬汁研石硫黃作泥。以生布揩破。以敷瘍上。
  又方:以石硫黃熏之。令汗出佳。(并出第五卷中)
  古今錄驗療身體 瘍班駁女葳膏方。
  女葳(一分) 附子(一枚炮) 雞舌香 青木香(各二分) 麝香(方寸匕) 白芷(一分)
  上六味 咀。以臘月豬膏七合煎。納五物。微火煎令小沸。急下去滓。納麝香攪調。復三上三下。膏成以浮石摩令小傷以敷之。
  又方:三淋蒴 淋灰取汁熏之。洗 瘍訖。醋研木防己涂之。即愈。神驗。達奚送。
  又蜀水花膏療 瘍方。
  蜀水花 白附子 麝香 白蘞 商陸 鷹屎白(各二兩)
  上六味切。以豬膏二升合煎之。沸三上二下。膏成以敷上。(并出第十卷中)
 
  廣濟療白癜風方。
  苦參(三斤) 露蜂房(炙) 松脂 附子(炮) 防風(各三兩) 梔子仁(五兩) 烏蛇脯(六兩炙) 木蘭皮
  上八味搗篩為散。一服一匕。以酒下。宜常吃蘿卜菜。勿食雞肉豬肉冷水熱面生菜。(文仲同)
  又方:黑油麻(一大升) 生地黃(五大兩) 桃仁(去兩仁皮尖三十枚熬)
  上三味。先退去油麻皮蒸之。日曝干。又蒸之如此九度訖。又曝取干。搗令極碎。然后搗地黃桃仁羅之。即總相和。加少蜜令相著。一服一匙。日再服。和酒吃空吃亦得兼食諸肺尤妙
  又方:礬石(研) 硫黃(研)
  上二味等分。酢和敷之。(并出第五卷中)
  千金療白癜風方。
  酒服生胡麻油一合。日三。稍加至五合。慎生冷豬魚蒜。百日服五升瘥。
  又方:揩上令破。摘蘿摩白汁涂之。日日為之。取瘥為度。
  崔氏療白癜風神效方。(劉秘監(jiān)錄選)雌黃(七分細研) 木蘭皮 白術(各八分) 苦參 芎 麻黃(去節(jié)) 山茱萸 甘草(炙) 狗脊 枳實(炙各四分) 秦艽 沙參 細辛 牛膝 白蘞 人參 當歸 薯蕷 白芷(各五分) 防風 附子(炮) 耳子(各六分)
  上二十二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漸漸加至二匕。忌生蔥菜海藻菘菜豬肉桃李雀肉等。(出第四卷中)
  古今錄驗療 白癜風。商陸散方。
  生商陸根(切一升) 白蘞 天雄(炮) 黃芩(各三兩) 干姜(四兩) 附子(炮)躑躅花(一升)
  上七味搗篩。酒服五分匕。日三。忌豬肉冷水。(千金同亦主 瘍)又療白癜風。附子膏方。
  附子(炮) 天雄(炮) 烏頭(炮各三兩) 防風(二兩)
  上四味切。以豬膏三升合煎之。先服散。白癜上以膏敷之。(一方無防風)
  又方:蘿摩草煮以拭之。取瘥。(并出第八卷中)
 
  集驗療頸項及頭面上白駁。侵淫漸長有似癬。但無瘡?莎熤。
  干鰻鱺魚脂以涂之。先洗拭駁上。外把刮之。使磣痛拭燥。然后以魚脂涂之。一涂便愈難者不過三涂之。(深師千金同)
  又方:取蛇蛻皮熟摩之數(shù)百過。棄皮置草中。(深師千金同)又療身體白駁方。
  取木空中水洗之。搗桂屑唾和敷駁上。日三。(千金文仲同并出第七卷中)
  古今錄驗療面白駁方。(出徐王)弊帛 蟬頸 帚 甑帶 脯臘 履底 蛇皮
  上七味等分。以月蝕之夕。盛蝕時合燒之。搗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二服止。以淳苦酒和涂白上。一 除之。
  又方:荷葉裹 合葉相和。更裹令大臭爛。先拭令熱。敷之即瘥。二公主方。
  又療舉體苦白駁。經(jīng)年不瘥。此風虛。生菖蒲酒方。
  陸地菖蒲(細切一石別煮) 天門冬(一斤去心) 天雄(三兩去皮生用) 麻子仁(一升)茵芋 干漆 干地黃 遠志(去心各三兩) 露蜂房(五兩) 苦參(一斤) 黃 (半斤)獨活
  上十六味 咀之。以絹囊盛著。先以水二斛五斗煮菖蒲根。取八斗。以釀一斛五斗米許用七一魚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jīng)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